友善米食最前線◆農民故事◆宜蘭員山 楊文全


友善耕作的挑戰    雜草vs福壽螺
前宜蘭縣農業處處長楊文全,倆百甲的創辦人,也是現在友善米食推廣協會契作的農民,分享自己在種稻時和福壽螺和雜草打仗的故事。
他說每年這個時候都要選對手,農田放水雜草較不易長起來,但會有福壽螺,越小越嫩的稻子越會被福壽螺吃掉;不放水雖不會有福壽螺,但會長雜草,有雜草不只會影響臨田的農友,收割機進行收割時也會造成損害,碾米也會有困擾,雜草若沒處理好就會讓生產過程中每個部分都遇到困難,這些困難都會造成別人很大的困擾,若沒處理好很難和其他農民有好的關係。
也許使用慣行農法,除草劑、農藥一噴,這些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;友善耕作的農民,要如何堅持自己的理想,不使用除草劑、農藥、化肥,有智慧的去面對福壽螺和稗草?
楊文全分享現階段福壽螺和草,他寧願選擇草,寧願和福壽螺分享稻穀。
在場的農民程超傑也分享說選擇那一個對手,如何解決問題,沒有標準答案,每個農民都得有敏銳的觀察力,因地制宜。

讓我們消費者一起用行動守護這些友善耕作的農地、願意用加倍心力辛苦照顧農地的農民,只要從現在開始每天多吃一餐友善耕作的米,多吃米製品,很簡單的行動,我們就能夠守護台灣的農民、農地和台灣糧食安全。

留言